»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会员 | 帮助 | 首页
自在行文学创作交流论坛 -> 般若 -> 转贴=====于丹庄子心得您是本帖的第 6156 个阅读者

<<   1   2  >>  Pages: ( 2 total )
» 本页主题: 转贴=====于丹庄子心得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jhelen



级别: 论坛管理员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发贴: 714
威望: 100
金钱: 5424
注册时间:2006-05-05
最后登陆:2017-03-2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贴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删除或编辑改帖子
 转贴=====于丹庄子心得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
称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
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
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
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
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
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
西就是他的《逍遥游》。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生状态呢?

金圣叹批六才子书,第一个就是《南华经》庄子,这样的一个人,嬉笑怒骂,
可以说上穷碧落下黄泉,骂尽天下英雄,但是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激烈。我们也知
道,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
唐之言,无端涯之词。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庄子这个人
在天地之间,可以说看破了生死,超越了名利,看透了这一切一切。庄子这个人
可以说在一个乱世之中,他从天地大道,直到人间名利生死,看破的、穿越的这
一切一切了然于心,留到今天《庄子》这本书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
篇。那么,在庄子的这部书里面我们能看到的是什么呢?其实在这部书里,真正
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一种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游里,庄子他看
破的东西太多太多。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
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主任。出版《形象 品牌 竞争力》等专著多部,
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为中央电视
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现任中央
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古典文化研究者
和传播者。



[0楼] | IP:已记录| Posted:2008-10-12 4:51 |
回到顶端
jhelen



级别: 论坛管理员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发贴: 714
威望: 100
金钱: 5424
注册时间:2006-05-05
最后登陆:2017-03-2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贴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删除或编辑改帖子
 


于丹《庄子》心得之1《庄子何其人》

今天我们来说一个人,谁是庄子。庄子这个名字,大家传诵了很久,但是庄子是
一个什么人,说法一直很模糊也很矛盾,都知道庄子是一个乘物以游心,可以独
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

[画外音]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
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表达自己的
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他的文章嬉笑怒骂尖酸刻薄,他的所作
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
亡,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大家也都知道,金圣叹批六才子书,第一个就是《南华经》庄子,这样的一个人,
嬉笑怒骂,可以说上穷碧落下黄泉,骂尽天下英雄,但是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激烈。
我们也知道,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
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庄
子这个人在天地之间,可以说看破了生死,超越了名利,看透了这一切一切。但
他说自己是谁呢?庄生梦蝶,是耶非耶,谁也不知道庄子这个真人,他的生平究
竟有多少故事。

[画外音]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庄子名周,字子丘,是战国时期宋国蒙地
人,生卒年未能确定,大约生于公元前369至前286年之间,与梁惠王、齐宣王、
孟子、惠施等同时期,他曾经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年,追号庄子为南华
真人。

庄子这个人可以说,在一个乱世之中,他从天地大道,直到人间名利生死,看破
的,穿越的,这一切一切了然于心,留到今天《庄子》这本书有内篇7篇,外篇
15篇,杂篇11篇。那么,在庄子的这部书里面我们能看到的是什么呢?其实在
这部书里,真正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一种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
游里,庄子他看破的东西太多太多。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


应该说首先大家面临的就是利益的纷扰,利益的诱惑,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
都会面临经济的问题,生存的困窘。那么,庄子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其实庄
子的生活,从他的寓言里面可见一斑,他的生活一直是相当贫困的。庄子曾经说
过一个故事。有一天,家里穷得实在是揭不开锅了,要去借米,等米下锅。他就
去找当时叫监河侯,一个专门管水利的小官,看河的,生活比他要好一点,他说
你呀,稍微借给我一点粮食吧。那个监河侯就说得非常漂亮,对他非常热情,说
你看我现在正在忙着收租子,你等着我一旦把租子全收上来,我一下子就借给你
300金。这个话说得很漂亮,300两黄金,这多大的一个资产啊。庄子一听,说
我给你讲个故事。昨天我也从这个地方过,我听到有人叫我名字,四下看了一下
没有看见谁,又找了一圈,最后低头看见,就是车沟轧出来的那个车辙印里面,
有一条小鲫鱼,在那跳呢。

[配音]小鲫鱼:你给我点水喝好吗?庄子:可以,但是我现在没有水,等我到吴
越去,向吴越王请求,开通西江的水,引水回来迎接你回归大海怎么样?小鲫鱼:
你明天早到到鱼市场上,买我回去算了。

他说,那个小鲫鱼听了以后,就淡淡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你有一升水,现在就
能救了我的命。要等到你把你把那么远的水都调来,你去看看,那个卖鱼干的铺
子,或许还能找着我。庄子说完这个话就走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庄子在现实
的境遇中,并不一个超越、洒脱、生活富足无忧的人,可以说他的生活促襟见肘,
他要处处求人,他要等米下锅,这种生活的窘境,可能在一般常人之下。那大家
可能更奇怪了,这样一个人,有什么资格逍遥游呢?一个人当他衣食不能保温饱
的时候,他怎么还能有更高的追求呢?这里面其实有一个秘密,真正能够挡住人
心的,永远是他最看重的标准(于丹心语)。

庄子那天去见梁惠王,他穿着那种大麻布,补丁摞补丁的衣裳,鞋子也没有鞋带,
随便拿根草绳一绑,就这样去了。

[配音]梁惠王:先生,你怎么这般困苦?庄子:这是贫穷而不是困苦啊,有大智
慧而不能化行天下,这才是困苦啊!看猿猴在楠子树上,盘旋跳跃、唯我独尊,


后羿对他也没有什么办法,但是在荆棘丛中,猿猴就得小心翼翼,不敢乱跑乱跳
了,而我现在就是生不逢时,处在荆棘丛中啊!

他说,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一个人可以
困窘于贫困,但他的内心是否真正在乎这种贫困,他对于一个利字看得有多重会
决定了他面对贫困的态度。庄子自己对这个利字看重吗?他周围有的是有钱人
啊,所以他自己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说就在他们宋国,有一个叫曹商的人,这个人有一天很荣幸,带着国家使命去
出使秦国。大家知道那个时候,秦国是西部最强大的国家,走的时候国家给他配
了几乘车马,到了那儿不辱使命,把事情办完了,特别得到秦王的欢心。回来的
时候浩浩荡荡,带着上百乘的车马回来了。这个人回来以后就趾高气扬,很骄矜
地对大家夸海口,他说你看我这样一个人啊,要是论能力论本事呢,让我住在一
个破房子里,让我黄连瘪境地每天织草鞋,做手工,这样来生活的话,我恐怕没
有那种能力。我的能力是什么呢?就是一看到国君,在高位上的人,我几句话就
可以能讨得他的欢心,然后我可以换来这样的财富。他说我的能力大概也就是这
样了。他这么夸耀完以后,庄子是什么态度呢?他淡淡地跟这个人说,他说我也
听说了,这个秦王有时候,他自己有疾患的时候,遍求天下名医,长疮,长疖子
的时候,如果有人能够为他破一个脓疮,就可以赏他一辆车马,如果有人肯低三
下四去为他舔痔疮,就赏他五乘车马。他说曹商,你是不是给秦王治痔疮去了吧?
要不然你怎么能带回这么多车马呢?说你还是去吧,你这些东西我心里根本就不
会稀罕。其实你看这样一个极尽辛辣讽刺之能事的语言,说明什么呢?说明
“利”这个字,困不住庄子的心。

[画外音]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称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
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于丹教授认为,庄子的文章充满天马行空的
想象,充满尖酸刻薄的讽刺与挖苦。但是,庄子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有什
么启示呢?

其实说到我们今天,一个有10块钱的人,未必他的快乐不如一个有身家上万资
产的人,也就说手中有多少金钱,并不能决定它在你心里的分量。其实目前在我们这个社会上,最快乐的人,既不是穷得叮当响的人,也不是家财万贯、富比连
城的,往往是那些有温饱到小康的这一批人。因为他们的生活底线不至于生活得
过分窘迫,但是他们也不至于被财富所束缚,在财富里异化,为财富担忧。其实
说白了,我们可能在座的每一个人,我们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都属于有资格幸
福的人,但是幸福不幸福,那在你的心里了。

其实我就见过这样的朋友。我有一个朋友呢,做媒体出身,后来开始做房地产,
资产越来越大,离开媒体的时候,他非常痛苦,他说媒体是我这一生最喜欢的事
情,但是我为什么要去做房地产呢,因为我要有孩子,我必须要为我们的孩子负
责,要给他幸福的生活,他说我所以违背我的心,我必须要有更大的金钱利益,
然后他结了婚,有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儿子,这个时候我们觉得他钱挣得差不多了,
生活也应该挺好的。后来他说我必须要移民了,其实他移民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国
家,而且先要让他的妻子带着孩子先要在那个地方,他自己还要留在国内挣钱。
我们都在说你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妻离子散啊?你那么喜欢你的那个小儿子,为什
么让他离开呢?他的回答可能大家想不到,他是认真地说,他说以我们家现在的
家产,这个孩子如果在国内上学的话,我每天都会担心我的孩子被绑架,所以我
要把他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其实这就是身远的故事,大家可能身边也有这样的
事情,也就说这个利真的是越大越好吗?

现在网上流行这样一个段子,说人生无非是为了几张纸,一辈子为几张纸。钱呢,
是为那么几张人民币;名呢,为了那么几张奖状,文凭,档案;人到了死后,是
为了墓志铭,是为了烧纸钱,你看看一辈子,就是几张纸而已。庄子那个时候呢,
把这些东西看得就是太淡了,所以,利这个东西束缚不了他,他觉得我自己辛辛
苦苦,为利丧失我自己很多自由,很多的心智,让我自己用心去为形役不值得,
这个道理也有一些高士是能理解的。但是,说到第二层,破名比破利要难。很多
人说,我可以不为金钱所动,但是我们看看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生前一世,为的
是死后追封一个谥号,由君王追封他忠,他孝,他文,他武,这是在谥号里经常
见到的。那么当这个谥号刻上墓志铭,他会觉得生前的一切失落在这个永恒的墓
碑上得到了补偿。这就是辛弃疾所谓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
怜白发生。一生就这么过去了。


[1楼] | IP:已记录| Posted:2008-10-12 4:52 |
回到顶端
jhelen



级别: 论坛管理员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发贴: 714
威望: 100
金钱: 5424
注册时间:2006-05-05
最后登陆:2017-03-2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贴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删除或编辑改帖子
 


[画外音]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破利不容易,破名就更难了,有多少人
可能不为利所惑,却为名所累。即使一个高洁之士,也希望名垂千史,那么庄子
是不是在乎名分,在高官美誉面前,庄子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庄子在乎名吗?我们知道庄子这个人,他自己是富有雄才大略,但是他自己不爱
说。因为他说以为天地沉浊,不可与庄语。他觉得人间人,跟他没什么可以对话
的前提,而且他说天地的大美,自是不言的。所以,他自己不爱说什么。这样,
他就游荡在各地,这个时候,他就恰恰遇到他的一个好朋友惠施。惠子这个人在
梁国做宰相。庄子晃荡晃荡正好到了梁国,就有很多人就跑去跟惠子说,庄周这
个人口才、雄辩远在你之上,别看他不说话,他要说起来就不是你的对手。其实
惠施在当时以他著名的《坚白论》而著称,是天下有名的雄辩家。那惠施一听,
也还是急了着,害了怕了。所以说梁国也不大,就发动他手底下的人,满城去找
庄子,一定要找到这个人,千万不能让他直接见了梁惠王。要万一把相位给他怎
么办呢。后来,庄子听说这个事,他就自己去找惠子。

[配音]惠子;你来找我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庄子:南方有一种鸟叫鵷雏,从
南海飞到北海的时候,在这遥远的路上,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喝。
有一天它飞过一只鴞鸟的头上,这只鴞鸟正在吃腐烂的老鼠,鴞鸟怕鵷雏抢它的
老鼠,便仰头大叫一声。你现在是不是也想嘎地叫我一声吗?名位对于世俗,虽
有设置的必要,但对于大智慧的人来说,名位就像旅社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留念
的。

其实这就是庄子眼中的名。当然大家可能说,这是一个顺道的事,他本来也不贪
图那个相位,而且梁国是那么一个小国,他可能也不在乎。但其实还有更大的相
位送上门去。大家知道楚国大吧,我们刚才说齐国大,楚国大,秦国大,这是战
国里面最大的三国了。那么,楚王派自己的大臣去到庄子那里亲自找他,希望把
楚国的相位授给他。庄子当时在干什么呢?当时,他逍逍遥遥在蒲水上钓鱼呢。
这个时候来了两个大臣,毕恭毕敬地跟他讲,说想要我们国家的事,劳烦劳烦您。
说得很客气,想要请他出山为相。庄子又开始讲故事,绕得很远啊。


[配音]庄子:我听说楚国有一种神龟,死了三千年了,它的骨头还被放在宗庙里,
用做占卜。你说,它是情愿送了性命留下骨头,让人敬重好啊,还是情愿活在烂
泥巴里打滚好呢?大臣:我猜它一定愿意在泥巴里打滚。庄子:那么你们回去吧,
我和它一样,愿意拖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

庄子当时就一笑告诉他们,说你还让我拖着尾巴在泥里活着,你们就请回吧。其
实这就是庄子对送上门来的名,如此态度而已。大家说他看得破吗?人心为什么
有自由?自由就是因为他不在乎。其实,人这一生只有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可
以真正拘束住。所以,人生的劳顿有很多时候,要先问一问目的是什么?很多事
是一个循环,也许你眼下的起点,对自己的交待,是一种很高尚的回答,比如说,
是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的成就,为了对社会的贡献,说的是一个很好的名声,但
是,潜在背后的动机呢?我们每个人都问问内心,这是不是我们给名和利,找的
一个堂而皇之的托辞?有时候,就是因为被名利在前面每一步每一步地牵引着,
人会沦陷进一种无事忙的人生循环(于丹心语)。

大家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吗?说我们现在大家都知道,人人有时候有无名火,你不
能跟别人说,我是因一个什么样的官没当上,或者我挣钱没挣到,人总有他堂而
皇之的理由,变成了无名火,这个无名火循环往复地出现。有这么一个说法:说
一个公司,一个机构,可能最有资格高高在上的人,就是那个老板。这个人位置
最高,所以他可以随意呵斥任何一个下属,指责他,这个工作你怎么就做不好,
你做不好我就没有政绩,做不好这个单位就没有好名誉,所有过错全在你一个人
操作的能力上,你想想你的执行力是怎么回事,回去好好反省。作为他的下属,
只能是唯唯诺诺,点头称是,回家以后,这无名火就发在老婆身上,对着老婆大
喊大叫,我辛辛苦苦在外挣钱,撑着这个家的名分,你才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但你没把家没管好,没把孩子管好,你就让我过这样的生活吗?把老婆臭骂了一
顿,老婆也只好点头哈腰,因为每个月要从丈夫手里拿线,但是,回过头来心里
又不平衡,就去训孩子,说你看看我为你这么辛苦,我这一生都付出了,如此操
劳,你学习还不努力,你现在的这个成绩,你对得起我吗?这个孩子呢,也只好
点头哈腰,但回过头就更愤怒,这孩子就开始骂他们家的小狗,说看看你这么不
懂事,上头这么多大人欺负我,我回到家你还不跟我好好的,把这狗给打一顿。


狗呢,必须得听主人的,它知道它得住在这儿,它也有无名火,狗在家不敢说什
么,等一出去,无名火就发在野猫身上,就出去不停地追着野猫咬这个猫。猫知
道也打不过狗,它也只好忍气吞声,然后这个猫就拼命地到处去找耗子。因为只
有在耗子身上,猫的愤怒才能得到宣泄。其实我们如果如此这般的说下去,一个
老板的愤怒,跟一个耗子的委曲之间到底还差多少环节呢?这就是我们人世间一
种潜规则。其实,我们人人心里都有无名火,我们真的想让自己平息吗?就回过
头来看看庄子,看一看是不是有内心的原因:是别人给我们的这么多委曲,还是
我们自己看不破名与利这两条船?

大家看看古代造字很有意思,什么叫人心中的烦闷呢?这个“闷”字无非就是一
个“门”字里面一个“心”字。也就是说,你把自己的心关在一扇门里了,你还
指责烦闷吗?能不能打开这扇门,全在自己。所谓“看破”二字,无非是开了一
扇门而已。那么人活着的时候,名与利两个字最重,到了最后终极大限,你说名
利我还可以看得透,但是生死那就可难了。红尘在世,庄子都说,宁可生而曳尾
于涂中,活在泥塘里也比死了的好,说庄子不也这么讲吗,他真能破生死吗?

那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庄子的结发妻子先他而走了,惠子还真是他的好
朋友,去吊唁。到了他家一看,庄子敲着盆在那儿唱歌呢,叫“鼓盆而歌”。

[画外音]亲人死了,人们往往会痛苦思念,而庄子的妻子去世了,他为什么会“鼓
盆而歌”呢?庄子淡泊富贵,看破名利,难道对于死亡,庄子也有自己独到的见
解吗?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配音]惠子:你的妻子为照顾家庭子女,如今年老去世,你不但不悲伤痛哭,还
敲瓦盆唱歌,你真是太过分了。庄子:唉,你听我说嘛……

庄子就淡淡地告诉他,他说:唉,她刚走的时候,我心里怎么能会不难受呢?但
是我现在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叫做察其始而本无生,我真正追本溯源去观察
最初最初的开始,人不都没有生命吗?他说最早人没有生命,没有生命就没有形
体,没有形体就没有气息。这就是老百姓的话说,叫人活一口气。他说你其实看
看天地之间,无非是聚集这么一股气那么一股气,然后这个气息,逐渐要找到一
个形体,由形体又孕育出了生命,人就是这样来的。而现在我妻子循着这条路回
去了,她比我先走,在此时此刻,她可能在一个巨大的密室里面,踏踏实实地睡
觉了,她就解脱了,那我还不高兴吗?他说我想起这些来,我就忍不住敲着盆要
唱歌了。看,这是亲人的死亡,面对亲人之死,能够有这样一种坦然的欣慰。其
实这种心态,我们说中国的民间,有的时候,有大智慧者也能做到。民间讲究办
喜事有两种,叫做红白喜事。不仅红喜事嫁娶,生命繁衍的开始是一桩喜,那么
白喜事,寿终天年为老人送行,也是一桩喜事。所谓红白,只是生命的两端,红
旗是生命来临之前的迎接,白是生命寂灭之后的相送。而生与死之间不过是一种
形态的转化。

[2楼] | IP:已记录| Posted:2008-10-12 4:53 |
回到顶端
jhelen



级别: 论坛管理员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发贴: 714
威望: 100
金钱: 5424
注册时间:2006-05-05
最后登陆:2017-03-2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贴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删除或编辑改帖子
 


[配音]庄子:大自然它赋给我形体,用生活来使我劳顿,用岁月来使我年老,用
死亡来使我永远休息。自然是变化的,人必须顺应自然,这样才能不喜不惧生死
无(异)。

如果我们真有庄子这样的心态,也许我们会少了很多的牵绊和苦楚。那么大家可
能说,是啊,生老病死,周围的人总免不了有这么一番相送,但是真正到自己自
处尤难,自己能面对得了生死吗?自古到今,有多少炼丹的人,从魏晋的时候开
始,炼那些五食散,吃完的之后要宽袍广袖出去发散,人所有的追逐为什么总是
想着可以长生不死,那么庄子也得面对他的一死吧?他有很多学生大家都在商
量,老师真是有一天,到了百年之后,我们怎么给老师打点他身后之事?庄子就
开始跟他的学生讲:说我死了以后,什么东西都别准备,我就用整个天地做棺椁,
做我的大棺材,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是我的葬品。好家伙,这么说起
来,比我们所看到的楚王墓、汉王墓,比什么王陵都要奢侈,他用天地日月当连
璧,玉和珠玑都作为他的陪葬品,跟他在一块了,我就要这么一个大葬礼,就把
直接把我扔出去就完了。学生不敢,想想说:老师,如果我们不给老师弄个小棺
材,扔在外面,被野兽吃了可怎么办?然后,庄子想一想,告诉他的学生们:我
要是扔在荒山之上,我可能就被那些苍鹰,乌鸦,所以天上的飞鸟飞禽,就把我
的尸体给啄食了;如果你要是好好的,弄一个棺材把我装起来,埋在地底下,有
朝一日木头朽了,人也烂了,我喂的就是地下的那些蚂蚁,蝼蛄,所有地底下的
小虫子,我无非也就是个饲料而已,你干嘛要抢天上那些东西口里的食物,喂地
下的东西呢?那头不都是这样一种物质不灭,不都是被吃掉吗?这就是庄子对自


己形体和自己生死的一种看法。其实这个说法,让我们想起现在在西藏地区某些
地方还流行的天葬,也就是说人死之后,希望他的这个肢体被这些个仍然飞翔的
天上的飞禽带走,能够重新在天界以一种有形的形态回到他生命的本初。可能在
很多文化中,有一些理念都是相通的,那就是说豁达是人解脱的前提。

我们社会上有许多抗癌俱乐部,有很多的抗癌明星。其实过去一听说得了癌症,
那几乎就是判死刑了。可是现在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活很多年?因为他有一种内心
的调理,他乐观,他自己不惧怕死亡时候,奈何以死惧之,这个死亡是你心里的
一种暗示。其实庄子从来是一个不惧怕死亡的人,他不惧怕的方式,就是“乐生”
这两个字,也就是说,活得好比怕死要强得多。这个观点呢,跟儒家的思想也会
不谋而合,这就是孔夫子回答他学生的那六个字,叫做“未知生焉知死”。人活
还没有活明白的时候,干嘛去想死亡的事呢。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儒道相通,他给
我们的都是一种温暖的情怀,和一种朴素的价值,就是“活在当下”,永远是这
四个字。人是活在当下,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甚至不俱生死,那我们的
心灵空间能有多大啊!这是一份大境界(于丹心语)。

大家会说庄子看破了这么多,这个人是不是很消极啊?对他来讲,已经无所挂碍
了,那他还在乎什么呢?其实,庄子在他那个时代,是一个内心有所判断,但不
一定要转化为行动的人。民间有这么一个笑话,说有两个人在田头,一个人在烈
日炎炎下努力地种麦子,干活干得汗流浃背。另个一个人就懒洋洋地躺在树荫底
下喝着茶,哼着小曲。然后干活的人当然会觉得自己是勤勉的,在道德上一定是
有资格去训戒那个懒汉的,所以他就说:你看你你这么懒惰,你以后吃什么喝什
么啊,你怎么能每天就这样浪费大好时光呢?然后乘凉的那个人就悠悠闲闲的
说:我问问你,你现在这么卖命吃苦受累,你又为了什么呀?他说我为了丰收啊;
他说你丰收为了什么呀?他说丰收以后我就可以用粮食去卖钱;乘凉的人又问
他,你卖了钱以后你想干什么?种麦人说,等我卖了钱,我衣食无忧了,再遇上
这样的炎炎夏日,我就不必下地干活,找一个树荫躺着喝茶哼曲,我就可以悠悠
闲闲地享受生活了。然后现在在乘凉的那个人告诉他说,我现在就已经在过这种
生活了。所以,我现在的生活,就是你未来的梦想。


其实大家想一想,这仅仅是一个笑话吗?有很多时候,我们随手可得的事情,但
是被我们观念上一个误区给遮蔽了。可以说庄子在他的一本书里,留下了很多隐
约的他生活的影子,在这里有很多判断跟儒家彼此呼应。只不过儒家所看重的,
永远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看中的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业,这样的一种成全;
而道家看重的是更高旷的苍天上人的精神的自由,他看中的是人在最终成全以后
的超越。可以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这
个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飞越。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
生命境界(于丹心语)。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看过庄子很多的故事,会打通他的一套生命哲学,这不
简简单单以积极或消极而论,而是在我们生命不同的体系上给我们建立起来的参
照系统。以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也就是
说,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在这样
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让我们的内心无所拘囿,让我们风发扬
励,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让现实中种种的窘困,只在当下可以看破,而在永恒生
命的引领上,有这样一翻逍遥游的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去追寻。

[3楼] | IP:已记录| Posted:2008-10-12 4:54 |
回到顶端
jhelen



级别: 论坛管理员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发贴: 714
威望: 100
金钱: 5424
注册时间:2006-05-05
最后登陆:2017-03-2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贴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删除或编辑改帖子
 


于丹《庄子》心得之2《境界有大小》

[画外音]庄子用许多寓言故事,去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完全可以判断一个东
西的有用和无用。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
俗的眼光判断事物,而只有站在更高的境界上,懂得以逆向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周
围的事物,才能获得成功的人生。于丹教授认为,在现代的生活中庄子的寓言对
于那些急功近利的追求是一个很好的提醒。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
意义的。当你具有大境界时,才能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才能有一
个快乐的人生。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大境界?有怎样才能获得一个快乐
的人生呢?请听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讲于丹《庄子》心得《境界有大小》。

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呢,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逍
遥游》其实无限的拓展了我们的想像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


像,世间的小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
还在人的心智之中。所以大与小呢,它决不单纯是一种文学化描写的境界,更多
的时候它表现在生活里边很多实用的规则,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有生之年小大
之境应用起来完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

[4楼] | IP:已记录| Posted:2008-10-12 4:54 |
回到顶端
jhelen



级别: 论坛管理员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发贴: 714
威望: 100
金钱: 5424
注册时间:2006-05-05
最后登陆:2017-03-2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贴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删除或编辑改帖子
 


那么大家都知道,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所以呢惠子和庄子之间存在很多对话。
《庄子》中写到说,惠子啊,有一天去问他,说你看魏王给了我一棵葫芦籽儿,
我在家呢就种了这么一架葫芦。结果长出一个大葫芦来,有五石之大。这么大一
葫芦看起来很丰硕饱满,最后我就发愁了,因为他太大了什么用都没有。他说我
把这大葫芦要是一劈两半,用它当瓢去盛水的话,那个葫芦皮太薄。所以叫做其
坚不能自举。要是盛上水,往起一举它就碎了。用它去盛米面粮食,盛什么东西
都不行,因为皮薄而体积太大。所以想来想去说,葫芦这个东西种了干什么用的,
不就是为了最后当容器,劈开当瓢来装点东西吗?什么都装不了了,所以惠子说:
[配音] “这葫芦虽然大,却大得无用,我就把它打破算了”。庄子呢想了想就
开始给他讲故事。庄子先不说这个葫芦干什么,说我告诉你啊,宋国有这么一户
人家。他们家还真是有稀世的瑰宝,就是家里有个秘方。这个秘方呢能够在寒冷
的冬天让人手脚沾了水以后不皴。他们家有不皴手的药啊,所以就世世代代一漂
洗为生。有一天,有一个过路的人偶尔听说他们家有这个秘方就来了。跟他商量,
我以百金来购这个秘方。全家人一听,晚上就开了个会。说咱们家这个秘方,虽
然由来已久。但是全家人这样漂洗为生。咱们也没见过百金呢。人家花这么多钱,
不就买个方子嘛,干嘛不给他呀,咱卖了吧。所以呢拿了百金以后太知足了,觉
得这省去多少辛劳啊。这个过路的人呢,拿了这个秘方就走,他是去干什么呢?
当时战国时候,各个地方都在诸侯混战之中,为了争地而战。那么在东南部就是
吴越之争。吴越之地,我们知道是靠近水乡。这个人从宋国拿了秘方直奔吴国去
跟吴王讲。如果你要是选在寒冬腊月真正向越人发起水战,那么你有此秘方,军
士可以手脚不冻。手不生疮可以拿着兵刃。而越人没有这个秘方,你可以去试一
试这个效果。吴王就听了他的建议,拿着小小一个秘方开始向越人发起了水战。
这一战吴国大胜。所以这个提供秘方的人呢。裂地封侯,马上身价非同一般。你
想想,这个方子给不同的人用,它可以带来不同的人生效果。如果你有大眼界呢?
你会看到同样这样的一个秘方,但它会增值,它可能会决定一国的命运。从而它


会带来提供秘方这个人自身的改变。那么庄子告诉他说,大葫芦也是一样,你怎
么就认为它非要刨开当瓢使呢?如果它是一个完整的大葫芦,你为什么不用个网
子把它系起来绑在腰间,用它当做游泳圈呢?所以你可以去浮游于江海啊!带着
一个大葫芦自由自在地去漂泊。难道一个东西必须要被加工成某种规定建制的产
品,它才一定叫做有用吗?

[画外音]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庄子的寓
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用世俗的眼光
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的价值。
于丹教授认为,眼界的高低境界的大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即使在现代生活
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我曾经看到一本翻译过来的书,叫做《隐藏的财富》。这里面讲了一个故事,就
是蒙哥马利写的一个故事。他说有一对兄弟在1845年,来到当时垦荒的纽约。
这弟兄两呢漂泊来到这里,觉得生活很难继续。大家就商量说咱们怎么样能够活
下去?作为外来的移民,两个德国裔的小伙子,哥哥原来还有一技之长,就是在
德国的时候做泡菜做得很好。这弟弟呢太年轻什么都不会。所以他哥哥说,纽约
这么繁华的一个都市,我们作为外乡人太难生存了,我走了,我去到一个乡间去
加利福尼亚我继续做我的泡菜。他弟弟想说反正我也没有手艺,我就一横心,一
跺脚,我就留在这儿,我白天打工我晚上求学。我总要学点什么。他学了什么呢?
留在纽约以后,他就去攻读了地质学和冶金学。他哥哥到了加利福尼亚比较富庶
的一个乡间。留下来看到一个很廉价的土地,买下来就在这儿开始种卷心菜——
咱们说的那种洋白菜。种了一地洋白菜,就为了最后腌泡菜。这个哥哥很辛勤。
因为他觉得他有一技之长,他就每天都在种菜。四年以后,弟弟大学毕业了,到
加利福尼亚来看望他哥哥。他哥哥说:“你现在手里都拥有什么呀?”他弟弟说,
我除了拿了个文凭,别的什么都没有。他哥哥说,你还是应该跟我扎扎实实地干
活啊。我带你看一看我种的这个菜园子吧。就把弟弟带到了一望无垠的卷心菜的
菜园子里。他说你看看,我干的这种成就。他弟弟呢就蹲下来看了看菜,然后扒
拉一下菜底下的土,在那儿看了很久,进屋去那了一个脸盆盛满了水,把土一捧
一捧地放在里面漂洗。往下在看,然后他就非常惊讶地抬头看着他的哥哥。他说


我现在要测一下你这块土地。因为他发现脸盆底下,有一些金灿灿的亮闪闪的这
样一些金属屑。等到他运用他的冶金和采矿所有的知识鉴定之后。他长叹一声,
他说哥哥你知道吗?你是在一座金矿上在种卷心菜。其实我们有太多的时候,当
我们安然地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秩序。我们日复一日,早晨起床白天工作晚上睡
觉,看着大家怎么生活我们也将怎样生活。我们想着手中有一技之长,我可以养
家糊口,我可以过很好的日子。我们从来没有跳出自己现有的经验系统,重新质
询一下我还可以换个角度吗?。我目前所拥有的这些技能,我还有没有可能让它
发挥更大的用处?也就是说,庄子在《逍遥游》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永恒的问题:
什么叫做有用。

作为家长我们经常会跟孩子说,你趴在窗台上看了一下午蝴蝶你做的是没用的
事。这一下午如果你练钢琴是有用的。我们可能跟孩子说,你这一下午就在那儿
和泥巴,搭城堡,这是没用的。如果这一下午,你练打字他是有用的。其实我曾
经见过一个科学试验。就是把一个会跳的小虫子放在瓶子里。它明明可以跳很高,
把盖子盖上以后让它跳。它一跳,啪!碰到了顶掉了下来。啪!再一跳碰到顶掉
下来了。看它反复跳跃,等到它越跳越低的时候。你把盖子再拧开,你看这小虫
还在跳。但它永远不会跳出这个瓶子了。因为它认为,头顶上那个盖子将是不可
逾越的。你什么时候打开了这个盖子,它已经不知道还有可以超越的可能了。我
们今天的教育有一种可悲的现象,就是父母用自己全部的爱为孩子界定了太多有
用的盖子。让孩子们认为,作为一个葫芦它以后只能成为瓢而不可能成为一个巨
大的游泳圈带着人浮游于江海;作为一块土壤这上面是可以种菜的也许可以种粮
食,但是没有人去深入地追问土壤下面可能埋藏的矿藏。这一切是什么呢?就是
我们以一种常规的思维束缚了自己的心智,而有我们的生活态度决定了我们可怜
的局限。这种局限本来是可以打破的。打破这种局限我们才有可能去憧憬真正的
逍遥游。真正的逍遥,其实是无羁无绊的。

(于丹心语)真正的逍遥,是无羁无绊的。

也许大家说,你讲这些个大葫芦的事,我们去找这个找那个,这个对今天的生活
能有多大的用处呢?我们不去探讨太深刻的庄子的哲学思想。我们仅仅从有用无
用相互转化这一点上来看,我们探讨一下逆向思维。也就是说一个人是不是一定


要循规蹈矩、按照程序、按照规则去设计自己呢?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
一个大的公司它在招发报员,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摩尔斯密码。那么他说谁熟悉这
种密码可以到这儿来应聘。然后来了很多很多说我对这个电码非常熟悉的人坐在
外面应聘一排一排的。大家来了以后就觉得这个环境太嘈杂了。因为这是个大公
司来来往往的,这个大平面里边还有四五十人来回在跑,而且有很嘈杂的声音,
互相都在说话都在打电话。你想他要用密码,他还有很多明码,他们互相在说,
充满了嘈杂的声音。然后外面有这么二三十人一排一排坐在那儿等着面试。面试
是在最里边一个很神秘的小屋子。大家就等着什么时候来叫他。这个时候有一个
迟到的小伙子他来了,他连座位都没有他站在这些人中间,他站了一会儿。然后
他径直就往那个门走过去了。所有的人都很奇怪说也没叫我们呀,他也不排队怎
么去了呢?他就进去了。进去过了一会儿,这个主管招聘的人事经理带着小伙子
出来了,对所有坐在这儿的应聘者说:“对不起,这个职位已经有人了,你们可
以回去了。”大家知道是什么答案吗?
[画外音]这位迟到的小伙子,为什么会径直闯进那个神秘的小屋。而这位闯进去
的小伙子又为什么会得到发报员的职位。这里面的秘密又说明了什么问题?一个
大公司在招发报员,几十个人在一个神秘的小屋外面等待应聘。而一位迟到的小
伙子却径直闯进门去。
所有人都愤愤不平,说他迟到了,他径直闯进去了。我们等待这么久,你
为什么一个问题没问连机会都没给我们,我们没有参加面试就被辞退了。人事经
理说,真正的秘密在于,我们特别营造了这样一个嘈杂的环境,而就在这个环境
中一直在以摩尔斯密码的电波在说‘谁要是听懂了这个密码,现在请直接进入小
房间’。这个小伙子来了,在这儿站了一会儿,他听见了所以他进去了。而所有
人按照既定的规则认为我要坐在这里等待。所以所有人不会再想这个时候我去分
辨一下这么嘈杂的声音中,还有一种密码语言。所以什么是真正懂得这个密码的
人呢?他通过这个测试知道了这个小伙子以他的敏锐,以他的逆向思维,以他抓
住机遇的勇敢,他配得到这个职位。这是一个现代生活的故事。这样的机遇谁说
不会随时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呢?我们都知道庄子是大智之人。其实大智慧者永远
不教给我们小技巧,他教给我们的是境界和眼光。这种逍遥游的境界,我们心向


往之。但是我们这种把大而有用完整地看待一个事物的眼光真正了然于心了吗?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眼光也许你也会抓住从你眼前走过的每一个机遇。

(于丹心语)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眼光也许你也会抓住从你眼前走过的每一个机
遇。

在今天我们讨论企业文化现代管理,有一个很时髦的词叫做核心竞争力。其实我
们每一个人问问自己的人生,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所谓核心竞争力是不可仿
效的,也就是说是唯一性的。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叫做最好的,只有什么叫
做唯一的。一个葫芦如果长得小可以当瓢用它有用;一棵树长得小它可以去做桌
子椅子它有用;但是一个葫芦长到最大不必把它破开当游泳圈,它还是有用;一
棵树长到最大可以仅仅为人遮风避雨,它也是有用。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

(于丹心语)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


[5楼] | IP:已记录| Posted:2008-10-12 4:55 |
回到顶端
jhelen



级别: 论坛管理员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发贴: 714
威望: 100
金钱: 5424
注册时间:2006-05-05
最后登陆:2017-03-2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贴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删除或编辑改帖子
 


树的故事在《庄子》里面讲得特别多,不光在《逍遥游》中,在后面的《人间世》
庄子还在讲。他说我出门去看到了有一棵栎树,这棵树被这个地方人奉为社神,
已经是棵神树了。这树有多大啊。他的话一说很夸张,他说几千头牛在这个树底
下乘凉,那树阴都遮得过来。有那么大。他说这个大树有好几百丈粗。然后有多
高呢?就是看上去多少丈不生枝子。那个树枝都在几丈之上,这树大吧。但是立
于当涂,没有一个木匠愿意砍它,这是为什么呢?木匠就说了,这种木叫做散木,
就是长得太大了,所以这个树它就不紧实,木质非常浮散。用木匠内行人的话来
说呢?就这样一棵树要是做船,那船很快就沉;要是做房梁,那个房梁很快就朽;
要是做门板,那个门很快就会散;做器物,这个器物很快就会折,所以这样一个
东西,它做什么都不行。那么在《人间世》中,说了令人深思的一句话。他说梦
见这个木头来跟人对话

[画外音] “喂喂喂,你白天胡说什么,你说我是一棵没用的树,如果我有用的
话,不就早给你们砍掉了吗?我哪能活到今天啊?”

这个散木说,你看我这么一棵大树,由于我什么都做不了,所以我在这儿就被奉
为社神了。那么如果我要是一棵有用的树呢?这大树说你觉得我该羡慕谁?我应


该羡慕那些瓜果梨桃那些果木吗?那是大家最认为有用之材,每年硕果累累,大
家对它赞不绝口。然后这棵栎树说,你看它大枝子全都被撅断了,小枝子也全都
被拉弯了,那上面结的果实,年年一熟了人们就来剥夺它。所以它年年生命都要
付出很多,它都要受伤害。这么折腾它能不早死吗?它说你看我就不用早死啊。
其实《人间世》里边讲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它说这个树木啊,如果你要是长到这
么一围两围这个粗那么有很多栓羊的栓猴的要想当桩子使的人看见这么粗的树
就来砍你了。如果你再长到三围四围,一抱更宽一点说有很多做房梁的人就开始
算计你把你砍走了。如果你长得再大,有七八围的树说那有富贵人家要大棺椁,
做棺木就该算计了,有这个做棺材板多好啊。也就是说你从小到大,长到那个规
格,总会有一种低廉的有用价值观来评价你,把你雕琢为某种器具。但是如果你
长得超乎人想象。你真是长到百抱合围,这样的大树我在西藏的林芝地区曾经看
见过。那是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树,要二十来个人拉着手围着这个树,那么大的树。
长到那么大的树,这就变成了大家的朝圣了,谁去了都要去看一看它,然后大家
在这个树底下唱歌跳舞喝青稞酒。那个场景和庄子描述的一模一样。大家以这样
的心来对待它的时候,还有谁说把这棵树砍了回去做个箱子。这想法你连有都不
会有的,这就是因为它的大已经超乎人们对于一般规格的想象。

[画外音]一棵树不能成为栋梁,却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人们朝圣的对象。庄子的
寓言对于我们现代生活中急功近利的追求不是一个提醒吗?当我们以世俗的小
境界去观察事物时常常会以眼前的有用和无用来进行判断。当你具有大境界时,
才能够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大境界
呢?

我们今天所谓的有用,可能都是一些局部的有用。而真正这样一种保全大人生以
大眼界去做。那么苏东坡有句话叫做“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就是他说
的无事得此生。李白也是一样,一辈子谑浪笑傲,一辈子不服权贵。到老的时候
杜甫去看他,说看看你老年还有什么遗憾的事啊。一看,李白说,我就是求仙了
道在这儿炼丹还没炼好。所以他说我想起来晋代写《抱朴子》写神仙书的这个葛
洪葛神仙。我从心里觉得我就对不住他。杜甫听得瞠目结舌。他说这样一个人上
不愧皇帝下不愧父母,偏偏觉得自己愧这么一个不着调的炼丹之人。这是什么人


生啊?所以杜甫为他写了一首绝句:“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
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说这就是李白的人生。“秋来”指人间晚
秋。一生要回顾自己的时候,心中有什么惭愧吗?这人还在飘仍然是一个无根之
人,这叫“秋来相顾”还像蓬草一样飘着。问他有遗憾吗?他说“未就丹砂愧葛
洪”。那么杜甫说好,你的人生是“纵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一
句“为谁雄”三个字问得好啊。这说明在这个世界上,他不为君主、不为青史、
不为功名。他不需要留下一个封号,他为的只是自己的心。所以他是一个无所羁
绊的天地英雄。这种天地英雄就是中唐李贺在诗中所说的:“世上英雄本无主。”
我们不要老觉得那种为国尽忠效忠与君王或者是效忠与一个主子那样的一种忠
臣死世。这些人是英雄吗?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
(于丹心语)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

这样的一种由自己的心智而决定的人生会给我们每个人开拓出不同的境界。这是
什么,这就是生命的觉悟。觉悟这个词是一个佛家用语。大家可以看一看觉悟这
两个字的写法很有意思。觉是下面有一个见字。悟是什么?竖心一个五。也就是
说,悟其实是我们的心。觉悟,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看见我的心。这种觉悟我们
问问自己,终其一生有几个人看见了自己的心。你可以了解真个世界,你可以了
解他人。这个世界太难了解就是看见我的心,这才是觉悟。而觉悟在佛家禅宗的
开悟中,被描述为两个阶段。觉是一个阶段。比如说你听了某种知识,有一个人
跟你说了一句话。所谓醍醐灌顶,突然之间眼界通透,这叫有所觉。但是你长长
的一生的修为,遇到任何一个事情做反观内心,去考虑突然之间又明白一点什么。
这个长长的感受和如何参化的过程叫做悟。也就是说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
程。把所有点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感受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终于看见我的
心。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大家可以看看中国的武侠小说。金庸先生曾经说,我写武侠小说,写的是侠而不
是武。也就是说他从来不崇尚技巧。他从来不崇尚单纯的武艺。他所崇尚的是侠
客情怀。也就是说侠是什么人?他们是以一种道义来临天下去平世上不平之事的
人。所以金庸先生所写的真正的大侠,从来不信任技巧,我们会看到这样的人生
历程描写。说一个少侠初出道之时他会用一口天下无双青锋宝剑,锋利无比,凌


厉得可以所向披靡。这是一个少侠的形象。随着他的修炼内功,随着他的境界转
深及至中年,他会用一把不开刃的钝剑。尽管还是金属的,但是他已经不需要锋
刃了。那么再接着及至壮年他已经走出了一个门派的局限,他可以成为江湖上推
崇的英雄,或者他可以成为一个掌门人了。这时候你去看,他便得更为散淡了。
他手中可能只有一个木棍了。他已经不用借助金属器皿。那么及至老年,也就是
说最高的境界就是我们所说的独孤求败。此生的孤独但求一败,但江湖已经没有
对手了。这样的人,你看他的武功连木棍都没有。他这一身十八般武艺完全化为
一种精湛的内功。他可能双指一出会啸成剑气;他可能双拳一摆,这就是双棰;
他可能手劈下去,这就是刀法。所以他的敌人永远无别他从什么地方出招以及他
使用什么兵器。大家知道十八般武艺,有武谱就有破谱。也就是说,只要你可以
把这个武艺的精到讲明白,那一套破阵之法已经在那儿等着你了。惟独有这种内
功带在身上,什么人都看不出来的人是没法儿破的。其实金庸先生也罢,中国所
有的古典小说家所描绘的这种武侠的至极境界在与什么呢?其实在于无为而达
到无不为。

我记得丰子恺先生曾经这样讲过。他说,人的生活可以有三重境界,分别主真、
主善、主美。我们的物质生活是主真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人他在现实中有规则有
职业,要顺应很多很多的要求,但求真实如此而已。第二重生活是他的审美生活,
这种审美是三二好友,一帮亲朋大家在一起听听音乐,看看展览啊,大家读读诗
词啊,完成这样一种文学的陶冶艺术的享受,大家觉得已经很高级了。但是丰子
恺先生说这一重生活是主美的,因为他完成了一个审美的过程。那么他说,人生
的至高境界是一种灵魂生活,这种灵魂生活是主善的

[画外音]《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但为什么从古至今,这个世界总是充
满了争斗。于丹教授认为,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所
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有一个快乐的
人生。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获得一个快乐的人生呢?
这个世界上种种的争斗,看起来很残酷,但是在庄子的笔下又很可笑。所谓小大
之境,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把一棵树,一棵葫芦的功用,说到如此之大。但是他可
以把世间很多旷日持久的纷争说到很小。他曾经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他说有两个


国家打仗,一个叫触氏一个叫蛮氏。两国呢,争地而战。为了打这个土地之争,
然后打得血流漂橹,而且互相追杀。追得旬有五日而后反。一追杀就是十天半个
月。然后两国民不聊生。这个战争规模打得非常之大。所有的这些东西都给你夸
张地说完以后。最后他告诉你这两个国家争的是多大的土地?这个触氏跟蛮氏,
一个住在蜗牛的左犄角里,一个住在蜗牛的右犄角里。这不可笑吗?所以大家去
看《左传》,看先秦的史传散文,会发现一个观点叫做春秋无义战。大家都在打
着正义的旗号,但是其实在这种追逐这种本土利益的争斗中。没有谁是绝对正义
可言的。正义只不过是一个争杀的幌子而已。所以看遍了这些血流漂橹,当你明
白他们可争的土地,最大也大不过一个蜗牛壳的时候,我们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我们的生命都像电光石火一样,转瞬即逝。所以在这么有限的生命里面,随富随
贵不管你是随贫穷还是随富贵,你走什么样的人生,最不应该扔掉的是欢乐。所
以他说,如果谁斤斤计较,谁心胸不开,此生不能做到开口笑。那么不开口笑是
痴人。就是因为你这个人呢还是有太多太多的痴迷,而没有看得通透。所以其实
有人问过佛祖说,什么叫做佛。佛祖的这种回答叫做无忧是佛。也就是说真正想
要达到逍遥之境,需要打破我们的常规束缚,让我们自己以一种逆向思维的角度
把这个世间很多看似天大的事,关于战争、关于政治、关于仇杀、关于很多恩恩
怨怨。我们且把它看小了去,看作蜗牛壳里的纷争,看作电光石火的瞬间事。而
另一方面,我们自主的灵魂且把它放到无限之大。

(于丹心语)把恩恩怨怨看小了去,把自主的灵魂放到无限大.

人生境界有大小,而我们过往的生活大体相同。不在于客观提供给我们哪些机会,
而在于我们的心智在有用无用的判读上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而去利用机会。其
实,换一个角度来想,当我们过分急功近利的时候,我们失去的春花秋月,不惋
惜吗?我们失去与于孩子老人的天伦之乐,不遗憾吗?我们失去了很多逍遥游的
机会,让自己的年华迅速老去,而积累了一堆无用的事功转化成自己的名片,想
起来内心不愧疚吗?如果今天我们以觉悟的态度反观内心,重新审视庄子。那么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目的是释放自己,尽可能达到一个逍遥游的境界。

[6楼] | IP:已记录| Posted:2008-10-12 4:56 |
回到顶端
jhelen



级别: 论坛管理员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发贴: 714
威望: 100
金钱: 5424
注册时间:2006-05-05
最后登陆:2017-03-2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贴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删除或编辑改帖子
 


于丹《庄子》心得之3《感悟与超越》

[画外音]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
见名利二字,是世人难以舍弃的追求。但是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泊为大,只有超
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碌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逍遥游。于丹教
授认为,要想真正感悟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
泊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淡泊为大,怎样才能从庄子
的故事中,感悟世间的道理;怎样才能超越自我,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呢?

超越这个话题,是我们今天的生活中,经常讲到的。什么是真正的超越,超越在
于对于现实清醒的认知,而这个认知就在于我们能够辩别生活中所有的纷杂中,
有什么是恒定不变的,它的本质是什么。
先说一个题外话。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走到各处观赏纷纷世象,他问了很多
随意的问题,但是有时候他会得到出人意料的答案。在金山寺,他问当时寺中禅
宗高师法磐,他说每天长江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大概要过多少条船啊?法磐
大师跟他讲,说两条船。乾隆说怎么一天就只有两条船呢?法磐说:一条为名,
一条为利,整个长江无非两条船。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的,世上熙熙
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那么,另外人心中所看重的就是名了。所以,名
与利多少人的奔波最后可以归结为这两个基本的支点。那么,在《庄子》中,对
名和利是怎么看的呢?《逍遥游》里讲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尧让天下予许由。

[配音]尧:日月都出来了,还要我这小火把干什么?及时雨都下了,还要人工灌
溉干什么?我实在不如你,所以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吧。庄子:算了吧,老鼠
在溪流喝水,所需的也不过是满腹而已。你说把天下让给我,我要它来做什么呢?
况且天下已经给你治得很好了,你想把美名让给我,我要这些空名来干什么?

尧和舜这是被大家公认自古而今圣人之首,会认为他们天下明君贤主的一个代
称,但是尧呢还是很认真的对许由说:说先生我看到你就知道,日月出而爝火熄,
当天地日月这些光明永恒的星象都出现的时候,我们还用打着火把,在大白天打
着火炬去找路吗?显然这点火炬是该熄掉的;天如果要下大雨了,万物都已经受
到了甘霖的滋润、浇灌,我们还犯得着每天担着水桶,一点一点去浇花吗?用不


着了。他说先生,我看到你就知道,我来治理天下,就好象火炬遇到的阳光,好
象是一桶水遇到天降甘霖一样,我是不称职的。所以我请求把天下让给你。大家
看看,这辞让的还不是小官位啊,尧出来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又怎么说呢,
许由淡淡的说:你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这么好了,那么我还要天下干什么?我难
道就图个名吗?名者,实之宾也。他说一个人实是主,名是宾客,难道说我就为
了这个宾官而来吗?所以他说算了吧,许由接着说了很经典的一种比喻:鹪鹩巢
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他说一个小小
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广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
他说偃鼠饮河,一条汤汤大河,一个小偃鼠说我去喝口水,他能喝多少啊,果腹
而已。喝饱了他的小肚子,他也再喝不进了。这言外之意呢,人生有涯不管你拥
有多少,我们想想,一个人这一辈子,你能吃多少饭,你能住多大的面积,人往
床上一躺,你占的地方到底能有多大?不管你住的600平米的毫宅,还是1000
平米的毫宅,你其实住的自己的空间到底能有多大呢?有时候淡泊为大,就是这
样的一种宁静致远,这样的一种淡泊心智,可以把天下都辞让出去,这照样是一
种非常大的情怀。也就是说,人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
权衡,这是不容易的(于丹心语)。

我们今天的生活,往往是什么呢?往往是无事忙。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比喻:说
有一个人有一天想要往墙上挂幅画,然后就忙忙叨叨地找来了锤子,找来了钉子,
一钉,发现说这个钉子吃不住这幅画,那怎么办呢?说我得打一个小木头锲子,
让这个钉子能够吃住,然后就去找木头,找着了以后说不行,我必须得去找把斧
子,就找斧子,找着以后觉得斧子也不行,得锯,又去找锯,找到锯条以后说没
有这个手柄,然后又去找手柄,就这样一轮一轮找下来,等到他把所有的东西都
凑齐的时候,他已经不知道要干什么了,他早就忘了那幅画了。其实这有点象我
们今天的生活,我们今天的生活像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说的那样,我们已经
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很多时候我们会置身于这样的茫然
中。我们在行走,我们在奔波,我们终日碌碌,但是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画外音]当一个人迷失在功名利碌之中时,常常会忘记了人生本身的意义。庄子
淡泊功名,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当楚国的大臣来请他去做官时,他却去不肯去。

[7楼] | IP:已记录| Posted:2008-10-12 4:57 |
回到顶端
jhelen



级别: 论坛管理员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发贴: 714
威望: 100
金钱: 5424
注册时间:2006-05-05
最后登陆:2017-03-2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贴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删除或编辑改帖子
 


于丹教授认为:贫困恰恰成就了庄子,使他能够在淡泊为大的境界中,感悟到人
生中许许多多真正的道理。

只要我们可以让心静下来,真正就会有空灵之境,让我们的眼睛锐利起来,我们
会看到不经意处有很多至极的道理。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这是一个大家都熟
悉的名字——世界著名的男高音帕瓦罗蒂。帕瓦罗蒂在年轻的时候,刚开始盛名
远扬的时候,整个人是非常紧张的,而且他觉得他的噪子不堪重负。有一次他在
全世界巡回演出的过程中,人非常非常累,那么他在一个酒店里面,翻来覆去的
睡不着,觉得生怕自己再唱下去,噪子支撑不了了。这个时候非常烦人,隔壁的
那个客房有个小婴儿,这孩子呢就是个哭夜郎。夜里不停地哭,一声一声地哭。
帕瓦罗蒂越睡不着越烦,越睡不着觉越烦,后来终于他也睡不着了,他突然想到
了一个问题:就是婴儿的啼哭,哭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为什么他的声音还象他第
一声那么洪亮?然后他就不停地听,不停地想,后来他发现了由于小婴儿一切都
没有发育,婴儿是不会单独用噪子的,所以婴儿的哭声是丹田之气,他是一股气
在往上顶。帕瓦罗蒂突然想明白,成年人就是我们的肢体已经长得太开了,我们
各个部位可以独立运用了,所以人往往会孤立的吊噪子,唱不过一个小时就嘶哑
了。如果我们回到蒙昧的孩提时代,我们学着用丹田运气的话,也许就会省了嗓
子。所以他就开始练丹田用气,那么他不仅这一次演出大获成功,而且奠定了他
在世界歌剧舞台上这样一个霸主地位。这个故事里面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人从
这些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强细微处能够见出精妙的大道理。这一点就在于你
是不是用心,是不是真正的能够从这些个细节里面,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
悟(于丹心语)。

有很多人一生追逐辉煌,总是希望在喧喧嚷嚷之中,不要说辞让天下了,连一个
职位,一个小小的兼职机会,我们都不肯放弃。因为我们耐不住寂寞,我们需要
这些外在的辉煌来证明我们自己的能力。但是其实呢,有这样一句谚语,说在真
正的比赛中,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这句话很耐人寻味,大家想一想,其实一
个长长的比赛,不管是几百米还是马拉松,冠军跑到终点之前,观众席上是没有
掌声的。只有冠军冲过了线,掌声响起。而后面更多的掌声是为后进者加油的,
是因为他们落伍了,在鼓励他们。所以落后的人听到的掌声比冠军要多,其实冠


军是在大寂寞中第一个冲到终点的人,而这种大寂寞最终会打开掌声的辉煌。所
以这句话也很耐人寻味,叫做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其实这句话也对我们每一
个人是一种启发,就是古人的散淡,古人的恬静,古人的辞让在于什么呢?在于
他们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终于可以开阔(于丹心语)。

而我们今天希望用繁忙驱散寂寞,让寂寞不留心间。寂寞不是一件好的东西吗?
寂寞有时候并不意味着愁苦,寂寞其实意味着一段静止下来的时光,当你自己独
自去面对的时候,有可能会看到你意想不到的境界。这种境界在《逍遥游》里面
有很多的描述,有的时候它是借助一种寓言,它说到两个修道之人,肩吾去问连
叔。

[配音]肩吾:我听说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他可以不吃饭,不喝水,还可以在天地
间自由地翱翔,你说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人?连叔:你不相信这样的事情,是因为
你没有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我告诉你吧,这样的人确实存在,他可以磅
礴万物,做起事来气定神闲。

连叔说,这样的神人完全是可以做得到的,而这个人的气定神闲到何等程度,大
旱之年可以做到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旱得天崩地裂了,土都被烤焦了,而这个
人不觉得热,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有这样的定力。那么连叔说得就更邪乎了,
说这样的人就算他身上的那些皮屑,那些尘垢,就足以捏一个尧舜了,这个人就
有这么大的道德,就有这样的功力和境界。其实这样的一个人,显然是杜撰出来
的神话人物,可是他证明了庄子的小与大之间的辩别,最终的落点,不是给你讲
神话,而是给你谈人生。就是人生的经历不同,由经历和悟性最终决定了你的眼
界(于丹心语)。

那么这种眼界反过来,一个人的生活是可以由态度来改变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先
天的性格和后天的机遇,以至于他的价值观,最终会决定了命运。我们经常说命
运这个东西,往往太客观了,完全依托于机遇,其实你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会决定了你的取与舍,这里面需要有一种理性,清明的理性是在这样一个嘈杂物
化世界中,拯救生命的一种力量。但同时我们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性,这种感性之
心使得我们触目生春。我们所及之处充满了欢乐,那么这个意向在宋代的笔记文


中有一个特别好的故事记载。又是说到苏东坡和佛印,这一对冤家经常共同出游,
看到很多的世象情景,但他们有自己的解读。有一天两人结伴出游,走到一个随
随便便的木匠铺,看见这个木匠呢正在那儿做家具,拿出一个墨盒,啪一弹墨线,
佛印一见,马上就拿起这个墨盒来,做了一首诗:吾有两间房,一间赁与转轮王,
有时拉出一线路,天下妖魔不敢当。这话说的是墨盒,他说我的这个房子,有一
间租给了转轮王,墨盒里不是有个轮子吗,然后能把这线给拉出来,他说我拉出
一线路的时候,天下妖魔不敢当,为什么呢?这个墨线就是所谓规矩的矩,这一
弹它给出来的就是正直,墨线代表的就是正直与准则。所以他说在这样的一个正
直与准则的标准制衡之下,所有的妖魔鬼怪是不能出来的。这就是人心中的这间
房,要有一把尺子,要有公正,做人要有底线,要不超越,这才能够做到这个世
界上行为的守则。接着苏东坡就说:吾有一张琴,五条丝弦藏在腹,有时将来马
上弹,尽出天下无声曲。苏东坡说我也有一样东西,不是墨盒而是一架琴。那么
五条琴弦都藏在我的肚子里,有时将来就是我自己随心所至的时候,拿出来就弹,
其实你们别人听不到,我的心智可以听到的声音是尽出天下无声曲。那么无声的
音乐,是至极的天籁,这架琴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心中感性的欢欣。每
到一个风景,每到一处地方,心中有一种悲悯之情,有一种欢欣之意可以流露出
来。其实苏轼与佛印分别代表了中国给人格理想上的两个支点,这就叫做依于仁,
游于艺。依于仁,就是指一个君子内心要有仁爱的准则,这是一种标准,象一个
墨盒弹出的墨线一样,清清楚楚不容置疑,摆在那里作为底线;而游于艺就是人
的自由境界,这个艺是艺术的艺,也就是苏东坡心中的那架琴,一个人有了这样
一种心游万仞可以凭借的音乐,那么他在一个寂寞的世界上,他还会不甘吗?那
么他面对所有纷纭世象的时候,他不能超越吗?

[画外音]庄子生活在战火纷飞、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但他的心却是那样的淡定。
于丹教授认为,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
感悟。正因为庄子超越的功名利禄,方可逍遥人生。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
看到那么多的乍富之人,我们的心态还能够保持平衡吗?我们的人生还能够逍遥
起来吗?而《庄子.逍遥游》中的“游”又是什么样境界呢?


“游”是个动词,“游”告诉我们,人想体验逍遥,必须要有一种动态系统,也
就是说让你的生活更多的灵动,不要让他僵死,要善于打破常规,因为在这个世
界上,有这样一种辩证的关系,真正稳当的东西都在动态之中。比如你想想陀螺,
陀螺是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真正抽陀螺抽得好的人,就是让它不停地旋转着,
旋转的时候是它的价值,等它一静止,就失衡了,就倒了,所以动态是最好的平
衡。我们再说最眼前的例子。大家都会骑自行车,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
候,得靠车架子才能立住,俩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
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在静态中做不到。我们今天的人
生,有太多人应对整个世界挑战的时候,感到失去心理的平衡,那是因为世界
在动,而你不动(于丹心语)。

如果整个时代在变迁着,一个人真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有自己的取与舍,以
一种清楚的眼界,让自己确定准则,并且以这样一种心游万仞的自由空间,调整
自己的生活秩序,永远保持一种动中的平衡,那么你就不会倒,你永远是行进的
自行车和旋转着的陀螺,你不会倒。只有你静下来,你才真正倒了。而你倒下来
的时候,是没有外力可以拯救的。而在《逍遥游》中,我们看到所有的这一切,
你都会体会到跟整个大千世界物序之中的一种交流,这种交流举了很多例子,都
是我们眼前事,都是我们眼中有而心中无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看见的世界大体相
同,但每个人得出的经验与道理却大相径庭,这关系到两点,第一智慧,就是我
们能不能从中辩析出启迪的意味,第二是慈悲,我们能不能够以一种善良去提炼
所有世界的光芒,折射在一花一叶上给我们启迪。所以你看看,庄子他对于一个
葫芦、一棵树、一个小狸猫、一个小鸟他都是抱有慈悲的。他都会自然而然地尊
重它先天的物性,从来没有说以一种人为的标准刻意去改变,让它变成一个按人
的价值判断有用之事,这就是庄子在他的故事里面又说了这么一个例子。说有的
人僵死地按照自己心里的标准,要去卖衣服,卖帽子,这商人想越人蛮荒之地,
南越之人,那个地方的人呢,可能没有开化,衣服、帽子这些东西他们都没有见
过,我要去那卖的话,生意肯定兴隆。所以就车载斗量,浩浩荡荡,运着好多衣
服帽子去了。


[配音]商人:来啦,来买衣服吧,又漂亮、又新潮的衣帽,帽子多好看啊,又漂
亮又新潮的衣帽,快来买!越人:哈、哈、哈

人家越人是断发纹身,这就是当地的文化,因为那地方热,他用不着穿衣服,他
的装饰就是纹身,因为那地方热,所以男人不蓄长发,头发都是剪断的,所以根
本用不着帽子。那就是说庄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以自己相当然的价值观去
评估这个世界,我们在很多的时候,愤愤不平,说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我们
的心带有成见,我们做了多少这样的事情,去“断发纹身”之地,推销我们自以
为是的衣服和帽子,然后又抱怨生活给我的机遇不够好,其实这就是缺乏智慧的
一种判别。

[画外音]庄子的大智慧在于他能够把自己和自然外物融为一体,他的文章语言犀
利,但对自然万物却充满了悲悯之心,庄子对自己的生活,只求淡泊平静,于丹
教授认为,为什么今天我们有许多人的心态,总是不平衡,那是因为我们的眼睛
里,看到了太多的功利。



[8楼] | IP:已记录| Posted:2008-10-12 4:57 |
回到顶端
jhelen



级别: 论坛管理员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发贴: 714
威望: 100
金钱: 5424
注册时间:2006-05-05
最后登陆:2017-03-2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贴 引用回复这个贴子 删除或编辑改帖子
 


由于我们所看到的功利的有用的事情太多,所以我们已经失去了这种悲天悯人的
情怀,所以我们可能会失去很多的机遇,很多的故事。什么是生命逍遥之境?这
种逍遥绝不是人的生命凌驾于外在世界之上跟外物成为对抗时候的一种至尊霸
主,这种逍遥需要用我们的心、我们的体温、我们的呼吸、我们的行动与世间万
物相勾相连,水乳交融,需要我们能够去欣赏花开,听到飞鸟掠过天心的声音,
能够听懂水流,能够去观赏春花秋月,这样的话,我们的心才是干干净净的,所
以为什么有此一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
人间好时节(《无门关》)。人间真正的好时节,就是没有闲事挂心头,那么这
种闲事往往表现为什么呢?就在于我们给自己设置的一种障碍,让我们的境界不
能开阔,我们看庄子讲的,看天,有整个的大鹏鸟,莫之夭阏的九万里长天;看
水,有北冥的大鲲,可以鱼游潜底,那样的一种沧海,也就是说这个天跟海都需
要我们无遮无障的眼界,生活中眼界怎么样能够看得真正开阔呢?禅宗有这样一
句话: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说眼内要是有事,人眼睛里面有事,
心中就有事,它会看得三界窄。三界是什么?前生,此际,来世。人还不是这辈
子憋屈的事,是你把上辈子跟下辈子全都憋屈了。这就叫三界窄,只要你眼里的
事化不开,你成天牵挂着,你就会看着连上辈子下辈子都抵压进去,但是如果心
头无事一床宽,用不着去郊游多远的地方,坐在自己家的床上,你就会觉得这个
床无比宽阔。所以其实要想做到真正天地共游的境界,需要先开阔了眼界,而这
种眼界在于什么,在于道家最根本的一种哲学出发,道法自然。因为道无所不在,
道法自然就是鼓励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你的里程,用自己的体验,
去开启你的心智。道法自然,就让你无处不看见道,道究竟在哪呢?东郭子曾经
去问庄子。

[配音]东郭子:你所说的道,究竟在哪里?庄子:那我告诉你吧,其实道是无所
不在。东郭子:那就请你明确地指出一个地方来。庄子:道啊,你看就在那些荻
稗小草里面。东郭子:荻稗小草怎么会这样卑下呢?庄子:道就在蝼蚁的身上。
东郭子:道怎么会越来越卑下呢?庄子:道就在砖瓦里面。东郭子:道怎么会更
卑下呢?庄子:道在便溺里,嘿嘿,真是太卑下了。东郭子:嗯?

其实如果真正看懂这段对话,我们会明白,所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自然之中皆
是道理,只看你自己能不能发现,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大
家都听过一句谚语:说山坡上开满了鲜花,在牛羊的眼中它只是饲料,对吗?这
就是我们的生活。有的时候,我们能够看见鲜花,但是当一个人的心被乾隆皇帝
所问的那两条船所遮蔽的时候,为着名,为着利,我们能看见的世界,差不多也
遍布饲料,因为饲料是可吃的东西,是有用的,而鲜花是审美的,是启迪心智的,
不要认为只有牛羊看见饲料,其实我们自己今天也往往在抱怨饲料太多,而鲜花
太少,这就需要我们重归到庄子所说的道,我们去看一看在那些最卑下的甚至是
最污秽的最不堪的东西里,有没有真正的道理。那么放低我们的心去发现,这是
一种态度。大家知道佛家的僧人啊,在出家的时候他们都穿僧鞋,这个僧鞋的形
状很有意思,即使是冬天,他们穿那种很厚的白布袜子,那个鞋呢仍然是前面露
五趾,后面露脚后跟,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鞋?僧人再俭朴,也不至于省这
点布。

[画外音]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认为道无处不在,就看你能不能感悟到了。
那么在僧人前露五趾,后露脚跟的的鞋子里,是不是也隐含着道呢?


(重复上面的几句话,略)其实穿这样的鞋,是为了提醒一个道理, 其实六根
通道要去掉贪、嗔、痴、怨、疑、慢,这些个内心障碍,六根要清静的话,就让
你看到这六个洞,这六个洞实际上是要你看得穿,要能够通透,但真正奥秘就是
他为什么要把你放在脚下呢?为什么是双鞋呢?用佛家的话讲,人只有低下头,
才能看得穿,你不低下头,是看不见的。所以其实逍遥游的境界,告诉我们放眼
长天;但《逍遥游》里面又告诉我们道无所不在,在《庄子》这本书里,它可以
告诉我们道在尿溺,只不过你愿不愿用心去发现,佛祖在讲经布道的时候,有此
一说,所谓释伽牟尼拈花而弟子中只有伽叶在微笑,所以伽叶在微笑的那一刻叫
做有所心会,心领神会他懂了。我们还设想两种结果,第一是佛祖拈花举座一片
木头,没有一个人笑,那么这个讲经失败了;第二种就是佛祖一拈花,举座人全
笑了,其实那也很失败,也不可能,因为这个世界上的道理,只要它是一种精妙
的,只要它是一种贴近人心的道理,人的参悟都会有深有浅,都会有远有近,都
会根据人心智的不同,人阅历的不同,价值取向的不同,跟他理想境界的不同,
而有高下之分(于丹心语)。

这个世界永远没有一个规整件,告诉你每个人把道理都懂得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
精确无误。所以当佛祖拈花的时候,只有伽叶在微笑,当庄子亮出他《逍遥游》
的时候,又有多少心灵真正得到游历的长空,真正有几个人能够与他的天地精神
共来共往呢?这句话我们不能我们不能去追问庄子,但我们可以追问自己的内
心,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是南宋张孝祥写的一句词,其实当我们阅读《庄
子》,每一个人有了拈花微笑式的感悟,当我们徐徐地合上一页,感到悠然心会
的时候,庄子的价值就真正体现出来了。因为他的《逍遥游》给了我们一个凡俗
的生命,一双非凡的翅膀。


[9楼] | IP:已记录| Posted:2008-10-12 4:58 |
回到顶端

<<   1   2  >>  Pages: ( 2 total )

 自在行文学创作交流论坛 -> 般若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Powered by Ofstar 2.6.0 Copyright © 2003-05 Ofstar Team
Processed in 0.003230 second(s) Gzip enabled